三公扑克

您当前的位置 : 大江网(中国江西网)  >  三公扑克游戏试玩网站  >  科研教学  >  熊燕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  >  学术传承

【经典医案】哮喘

2024-09-20 14:40 编辑:邱佩君 来源:
  哮喘,源于古代“喘证,上气”李梴《医学入门》对哮喘二字各下定义,说“呼吸气促者谓之喘,喉中有响声者谓之哮”。李中梓《医宗必读》更撮王肯堂之论加以分别,说“喘者,促之气急,喝之痰声,张口抬肩,摇身撷肚......”哮者与喘相类,但不似喘,开咄气之多,而呀呷之声,呷者口开,呀者口闭,开口闭口尽有声者,呷呀二音合成哮字。《医学入门》说“哮以声响言,喘以气息言。”《医学正传》说“喘促喉中如有水鸡声,谓之哮。气促而连续不能以息者,谓之喘。”喘是气道逼迫,主要在于气息,哮是气为痰阻,主要在于有声,喘不必兼哮,而哮可以兼喘,因为哮证常见喘,所以又有哮喘连称,哮喘的原因亦相关,哮分寒热,喘分虚实,冷哮喉中如水鸡声,热哮痰声如拽锯,小青龙汤、射干麻黄汤,定喘汤,苏子降气汤、麻杏石甘汤、三子养亲汤等都是治疗哮喘的常用方剂,偏热者加葶苈子,偏寒者加白芥子,喘促者加地龙,碧桃干,老鹳草,宣肺平喘。另外,对于哮喘的治疗,不专于发作时治疗,而注重在于平时的预防。前人有“平时治本,发作时治标”“其标在肺,其本在肾”“发作时治肺,平时治肾”平时补气益肾,发作止哮平喘的法则,治疗哮喘要注意观其主要矛盾所在,有时不必一味平喘,如有表证者则表证转为主症,寒者用温,热者则寒,寒热交俱则寒热同用,痰多为壅塞则痰多为主症,痰多者祛之化之燥之,除痰则气道通,通则喘也平,气上冲者下之平之,闷憋者宽之,闭者开通之,无汗则发,尿少则利,便闭则通,总之,随矛盾转化而用药,解其一端则一端自平。

  举例:

  廖某某,男,10岁2月,2024-1-4日就诊。

  主诉:哮喘3年,加重1周。

  现病史:患儿家长代诉,反复咳嗽气喘3年,每遇感冒或感寒后即发哮喘咳嗽,1周前复发加剧,咳喘,咽喉有痰,白痰,鼻塞,纳差,大便溏,舌质淡苔白,脉浮细,既往有“鼻炎”“哮喘史”中医辨证:外寒化饮,治法:散寒化饮,宣肺平喘,处方:射干麻黄汤加减。

射  干6g 炙麻黄6g 杏 仁6 g 法半夏6g
紫  菀9g 款冬花9g 甘 草6 g 五味子9g
细  辛2g 生  姜6g 茯 苓10g 僵  蚕5g 
      x7剂

  药后患儿咳嗽,咳嗽气喘明显减轻,偶咳有少许痰,纳可,二便调,舌质淡苔白脉细,予六君子汤+紫菀 款冬花巩固治疗x5剂而愈。

  按:患儿素体肺脏功能不足,痰饮内伏于里,外邪侵袭肺脏,肺失清肃,肺气上逆,痰饮随气上逆,阻塞气道,故咳嗽,气喘,痰白等症,《灵枢·百病始生》曰:“形寒饮冷则伤肺”本案患者外寒内饮之症明显。

  射干麻黄汤治疗寒哮的常用方剂,方中炙麻黄、细辛可温肺散寒,平喘化饮,射干、半夏、紫菀、款冬花、杏仁等宣肺止咳,平喘,化痰,僵蚕可祛风平喘止痉,五味子敛肺,茯苓健脾化痰,生姜温中散寒,全方具有温肺化饮、降气祛痰、止咳平喘的功效,方证合拍,有效必然。

  例2:周某某 女 60岁 2024-1-5就诊。

  主诉:咳嗽气喘5年,加重半月。

  现病史:患者诉10年来反复出现咳嗽气喘,动则气短乏力,痰多色白质粘稠,胸闷,怕冷,舌质淡,苔白腻,脉沉细滑,既往有支气管哮喘病史,一直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250mgbid,孟鲁司特钠片1#qn维持治疗,近半月反复加剧,求治于中医,中医辨证:肾虚失纳,痰浊停肺,上实下虚证。

  治则:化痰止咳,纳气平喘

  治疗方剂:苏子降气汤 三子养亲汤加减

紫苏子10g 法半夏10g 前 胡10g 厚 朴12g
肉  桂 9 g 当  归10g 甘  草6 g 陈 皮10g
白芥子10g 莱菔子12g 杏 仁10g 五味子10g
   x10剂

  药后症状较前缓解,无气短,仍有咳嗽,咽喉有痰,白痰,咽喉作痒,舌脉如前,故苓甘姜辛五味夏辛汤巩固治疗10剂而愈。

  按:喘证其病在肺,但与脾肾有关,肺为气之主,肾为气之根,肺主呼吸,肾主纳气,哮喘之因,在肺为实,实则气逆,多因痰湿壅阻;在肾为虚,虚不纳气,多因肾精亏虚,而致肺肾出纳失常,又脾为生痰之源,脾虚生痰,痰湿上壅,肺失宣降,所以治痰不忘理痰,该患者咳嗽、气短、胸闷、痰多色白为痰浊壅肺,肺失宣降所致;腰酸怕冷,动则气促为肾阳不足,肾失摄纳所致,以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化痰止咳,降气平喘,苏子降气汤是治疗上实下虚咳喘证的代表方,“上实”是痰涎上壅于肺,使肺气不得宣降,而见胸膈满闷,喘咳痰多,“下虚”是指肾阳虚衰于下,一见腰痛,二见肾不纳气,呼多吸少,喘逆短气,三见水不化气而致水泛为痰,本方证属上实下虚。但以上实为主,治以降气平喘 祛痰止咳为主,兼顾下元,方中紫苏降气平喘,祛痰止咳;半夏燥湿化痰降逆;厚朴下气宽胸除满;前胡下气祛痰止咳;肉桂温补下源;纳气平喘以治下虚;更用当归,一则《本经》谓治咳逆上气,又养血补脾润燥,同肉桂增温补下虚之效;加三子养亲汤温肺化痰,降气平喘,其中白芥子温肺利膈豁痰,莱菔子行气消痰,更加五味子敛肺,全方合用,有散有收,有行有补,有润有燥,降纳并施,标本兼治,疗效才能显著。

  3、付某某,男,76岁,2023-11-4就诊。

  主诉:胸闷气喘20余年,加重半月

  现病史:患者近20年来反复出现胸闷气促,曾在某院住院治疗,诊断为“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”治以布地奈德吸入气雾剂2吸 q12h,乙酰半胱氨酸片 1# bid,复方甲氧那明胶囊 2# tid,近半月来复发,受寒加剧,症见胸闷气短,咳嗽,痰多色白质粘难咯,口干,大便偏干,舌质红苔黄腻脉滑,中医辨证:外邪入肺,肺失清肃,痰热内蕴,治宜宣降肺气,清热化痰,拟:定喘汤合三子养亲汤

炙麻黄9  白果6   款冬花10 
法半夏12  桑白皮10   紫苏子10
黄芩10  甘草6  杏仁10 
白芥子10  炒莱菔子10  陈皮10 
X10剂

  药后咳喘显减,舌红苔薄黄脉滑,原方加浙贝母清热化痰,使热清气降,郁开,痰消,肺能肃降,从而达到祛邪不伤正的目的。

  体会:患者素体多痰,又感风寒,肺气壅闭,不得宣降,郁而化热所致,咳痰色白,视为寒痰,然舌苔黄腻脉滑数,知其已从阳化热,为痰热证,而以定喘汤清肺化痰热,合三子亲汤下气消痰,诸症自愈。定喘汤出自《摄生众妙论》具有宣降肺气,清热化痰之功效,主治风寒外宿,痰热内蕴之证,证见咳喘痰多气逆,痰稠色黄,或微恶风寒,舌苔黄腻脉滑数。方中麻黄宣肺散邪以平喘,白果敛肺宣喘而祛痰,一散一收,即加强平喘之功,又可防麻黄耗散肺气,苏子、杏仁、半夏、款冬花降气平喘,止咳化痰,黄芩、桑白皮清泄肺热,止咳平喘,甘草调和诸药,诸药合用,使肺气宣降,痰热得清,风寒得解,则喘咳痰多诸症皆自除。本方宣肺药与降肺药相配,以适应肺宣降之性,宣肺药与敛肺药相伍,以利肺司开合之职。

  本方与苏子降气汤均为降气平喘常用方,本方与麻黄、白果与黄芩、苏子配伍而组成,宣肺散寒、清热化痰,降气平喘之剂,苏子降气汤以苏子降气平喘配以下气祛痰的半夏、厚朴等,更用肉桂温肾纳气,当归气病调血,用以治疗“上实下虚”的咳喘,但以上实为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