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公扑克

您当前的位置 : 大江网(中国江西网)  >  三公扑克游戏试玩网站  >  科研教学  >  熊燕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  >  学术传承

【经典医案】心悸

2024-10-09 09:17 编辑:邱佩君 来源:

  心悸是患者自觉心中剧烈跳动,悸动不安,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,常伴有胸闷,气短,头晕,喘促等症,脉紧或迟或数或节律不齐,可见于西医的各型心律失常,冠心病,病毒性心肌炎,房室传导阻滞,神经官能症等疾病中,心悸的病机分虚实两端,虚者为气血阴阳亏虚,使心失所养,实者多由痰湿、水饮、瘀血、火邪上扰心神,心神不安而悸,总以正虚为主,其中气血二者最为重要,心为火脏,处于上焦,为阳中之阳,心主阳气,心脏依赖阳气化赤生血,鼓动血脉,若心气不足则至心失所养,血脉受阻乃作心悸,又气虚乃阳虚之渐,而阳虚为气虚之级,心气不足乃至心阳不振,水湿痰饮来犯,就不能化血故悸动不安,心血不足,心阴亦亏,阴虚火旺扰动心神而发心悸,故治疗以气血不足为本,痰湿、水饮、瘀血为标,然临床心悸虚实夹杂,兼症较多,不可不细辨而论治,临床上常见下列几种类应分别治疗。

  1、心气不足,阴血亏虚:心气不足,不能鼓动血脉,脉不相接以及阴血亏虚,血脉失充,心失所养之心动悸,症见:心悸气短乏力头晕,偏阴血不足者,心悸,口干,舌质偏红苔薄脉细,治宜益气安神,滋养心阴,临床上常用炙甘草汤,归脾汤,天王补心丹等。

  2、心阳不振:先天禀赋不足,久病失养,消耗机体正气,导致心阳不振,无力鼓动血液运行,血不养心,心悸时作,症见心悸气短动则加剧,出汗,怕冷,舌质淡苔白脉细弱,治宜温补心阳,安神定惊,方: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,参附汤,保元汤加减。

  3、痰饮上犯;痰饮停于心下引起心悸,见于心悸、气短、渴不欲饮,尿少,舌质淡苔白滑脉弦细,方用苓桂术甘汤,若脾肾阳虚,水饮上泛者,真武汤。

  4、痰热互扰,痰入心中,阻其心脉,扰乱心神则悸,症见:心悸、胸闷胸痛,痰多,舌质暗苔腻脉滑,瓜蒌薤白半夏汤,黄连温胆汤等。

  5、心脉痹阻:瘀血阻滞心脉者,症见心悸怔忡,心痛时作,舌黯或有瘀斑,脉弦细涩,血府逐瘀汤。

  6、肾阳亏虚,心肾不交:肾阴亏虚,不能滋养心阴,心失所养,心肾不交,多见于更年期女性,症见:心悸,烘热汗出,烦躁失眠,舌质红苔少脉细,治宜滋阴潜阳,安神定悸,方用二至丸,六味地黄丸加减,常加以炒枣仁、白芍等养肝血之药,并加以淫羊藿补阳,以补而不腻,阴中求阳,常用苦参取其清心火安神。

  7、肝气郁滞;肝失疏泄,气机瘀滞,扰动心神,心神不能自主而悸,常见心悸,焦虑,恐慌,常伴叹息,胸闷,胃胀,舌质暗脉弦,治宜疏肝理气,解郁宁心,常心肝同治,处方:逍遥散,柴胡疏肝散等,肝木克土者,加入健脾益气药,党参,白术,茯苓等,如郁结较甚,加入甘松理气开郁醒脾,现代医学提示甘松有抗心律失常等作用。

  对于心悸患者,临床上常用龙骨,牡蛎,龙齿,磁石等重镇安神药以定悸,此外现代人生活压力大,临床上很多心悸患者,尤其是焦虑症、更年期患者,心悸的发作与情志密切相关,对于这种患者,除防治上加以疏肝解郁,安神定志外,也要重视心理方面的疏导解压。

  案:

  某男,48岁,2023年3月20日就诊。

  主诉:心悸气短,乏力三月。

  现病史:患者2022岁12月感染新冠病毒后,出现心悸,气短,乏力,头晕,动则加剧,怕冷,出汗等症,无咳嗽咳痰,无口干口苦,睡眠一般,大便偏软,舌质润,苔白,脉细数,曾在外院做心电图示:频发房早,心肌酶谱,心脏彩超正常,给了美托洛尔缓释片47.5mg qd pn,稳心颗粒1包冲服,半月后,症状改善无明显,求治于中医:中医诊断:心悸,辩证属心阳不振,治宜:益气温阳,安神定悸,方:桂枝龙骨牡蛎汤,参附汤,保元汤,苓桂术甘汤合方加减。

人  参10g   黄  芪30g   附  片10g   炙甘草10g
桂  枝12g   煅龙骨30g   煅牡蛎 30g   茯  苓20g 
炒白术10g   五味子10g   山茱萸20g
 x10剂

  药后症状明显改善,原方加减巩固治疗一月而愈,

  按: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消耗机体正气,导致元气大虚,气虚至极导致阳气虚弱,心阳不振,无力鼓动血脉运行,心失所养故心悸,元气亏虚,故气短乏力,阳气不足,不能达于四末,故怕冷,汗为心之液,汗为阳气之裁体,阳随津脱,故出汗,阳气虚弱,水饮上犯,清阳不升,浊阴不降,故头晕,治疗以益气温阳,安神定悸,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,参附汤,保元汤,苓桂术甘汤加减,方中人参,黄芪大补元气,补气温阳救逆,附片温化助阳散寒,桂枝辛甘而温,即温振心阳,又温通血脉 畅血行,炙甘草补心气,合桂枝辛甘化阳,温补养补,炙甘草还能健脾气资中焦,使气血生化有源,龙骨、牡蛎重镇潜阳,安神定悸,茯苓白术健脾渗湿,温化水饮,最后配五味子,山萸肉酸性收敛止汗,防止阳随津脱,全方合用益气温阳,安神定悸 ,药后气足血充阳通,恰对病机,故收效佳。

  案二

  李某,男性,67岁,2023年12月7日就诊。

  主诉:心悸气短乏力一月。

  现病史:患者2023年11月下旬突患心悸,气短,乏力,胸闷胸部隐痛,活动后不适,夜寐不安,口干不欲饮,二便平,口唇青紫,无下肢浮肿,曾就诊于省级某附属三公扑克 ,2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:心房颤动,心率120次/分,建议手术治疗,患者拒绝,给予地戈辛0.125mgqd po,美托洛尔缓释片47.5mgqd,利伐沙班2片 qd po,心率控制在90次/分左右,心脏射血EF49%%左右,因症状改善不明显求治于中医,舌质暗苔薄舌下青紫,脉细无力,中医辨证:心气不足,心阴亏虚,血脉痹阻,治宜滋阴养血,益气温阳,活血通脉,处方:炙甘草汤加减。

炙甘草15g   党  参15g  桂  枝12g   麦  冬10g 
生  地15g   阿  胶9g   炒枣仁15g   川  芎10g
丹  参20g   黄  芪30g  苦  参12g   白  芍10g 
x10剂

  药后诸症减轻,原方加减治疗2月,症状明显改善,复查心脏功能EF60%左右。

  按:心悸的发生在气血阴阳不足以致痰湿水饮,瘀血扰乱心神,总以正虚为主。该患者心气不足,则心失所养,时作心悸,气虚则乏力气短,心主阳气,心脏赖此阳气化赤生血,鼓动血脉,心气不足,心阳耗损,鼓动无力,心脉痹阻,故胸闷胸痛,口唇紫暗,心血亏虚,心阴亦亏,故口干不欲饮,心赖血养,方能藏神,心血亏虚,血不养心,则夜寐不安,方中党参,黄芪,炙甘草,益气补中养心,生地,阿胶,麦冬,白芍滋阴养血,以养心阴,桂枝振奋心阳,川芎,丹参活血养血通脉,古人云“一味丹参,功同四物”之说,取其养血之功,炒枣仁,养血安神,苦参是常用于心律失常的中药,能复脉定悸,诸药合用,滋心阴,养心血,益心气,温心阳,以复脉定悸,全方滋而不腻,温而不燥,使气血充足,阴阳调和则心动悸脉结代皆得其平。